

在这篇的留言区,我看到不止一位网友问: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,该不该吃阿司匹林预防?
我先简短回答:既然是体检发现的,推测你是没有症状表现的;既然是颈动脉斑块,推测你不是颈动脉狭窄。如果这两个推测无误的话,那你不用单纯因为斑块而吃阿司匹林,积极健康地生活就好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我来告诉你现阶段医学界的两个主流观点:1、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斑块;2、不建议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颈动脉筛查。
01
为什么不推荐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斑块?
体检查出颈动脉斑块,我知道你担心的不是斑块,而是脑梗,因为你可能听说了它是“隐形杀手”、“定时炸弹”之类的传言。那它需要吃阿司匹林预防吗?我首先想到的是帮你去看一下行业内的防治规范或临床指南。
脑梗的医学名称叫做“脑卒中”,根据我国现阶段仍然适用的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》(2021年版),只是推荐了
“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以他汀类药物为主,其能通过降低血液中的LDL-C(注:)含量,防止新的动脉斑块形成,但不能消除已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”,且没推荐使用阿司匹林。
鉴于我国防治指导规范是2021年发布的,我怕遗漏最近4年的证据更新,又帮你去看了一下美国的临床指南。
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脑卒中协会联合发布的《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》(2024年版),同样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。但不同之处是,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是颈动脉狭窄程度≥50%的中重度狭窄,而不是颈动脉斑块。因为无症状但存在明确颈动脉中重度狭窄,属于确定的脑梗风险,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带来获益,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。而仅有颈动脉斑块,并不是确定的脑梗风险,只是风险增强因子,且使用他汀类药物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。
另外,在这份指南里,还有一个用红字注明“没有益处”的重要提醒:对于无症状人群,不建议做颈动脉狭窄的常规筛查。

截取自美国脑梗一级预防指南(2024年版)
02
为什么不建议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颈动脉筛查?
美国指南给出的解释中,主要是因为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筛查能减少脑梗风险。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,还要加上一个常见风险:因为焦虑而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的风险。很多人问我颈动脉斑块该不该吃阿司匹林,就是因为在体检时无意中发现了斑块。
在体检中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有多高呢?我带你看一项2024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发表在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》上的研究。

这项研究分析了我国31个省、约1073万名成年人的体检数据,系统评估了(注:包括颈动脉增厚、颈动脉斑块、颈动脉狭窄)的全国与省级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。研究显示,我国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21.0%,且年龄越大,患病率越高,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颈动脉斑块患病率达到了87.3%。
看到这个数据,是不是觉得很可怕?这也是网络上恐吓式科普经常铺天盖地传播的数据。
可是,我刚刚说过,根据美国2024版临床指南,需要进一步用药治疗的不是颈动脉斑块,而是中重度颈动脉狭窄。然后咱们再细看一下研究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患病率,你会发现哪怕是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,也只是1.8 %,即100个人里不足2人。再看一下50岁以下的人,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是零。

最后再看一下我所在的50-59岁年龄组,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是0.1%,即1000个人里只筛出1个。这些数据提示,无症状人群检查颈动脉意义不大,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健康生活方式上。
控制好血糖、血压、血脂和体重,调整好饮食、运动、睡眠和情绪,戒烟限酒,这些都有明确的获益,对防控脑梗的意义更大。所以,我也不建议无症状的成年人做颈动脉检查,我自己每年体检也不查这个项目。
当然,以上说的都是无症状普通人的一级预防情况,不包括个别确实脑梗风险极高的人、得过心绞痛、心梗、脑梗等疾病的人、确诊为外周动脉病以及烟雾病的人等,这些人要和专科医生一起商量后决定要不要检查颈动脉,以及要不要做进一步的治疗。
最后小结一下:无症状的成年人,体检时不建议做颈动脉检查。颈动脉斑块常见,但狭窄罕见,与其纠结该不该吃药治疗颈动脉斑块,不如控制好血压、血糖、血脂和体重,调整好饮食、运动、睡眠和情绪,这才是预防脑梗的最好方式。
股票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